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大国担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的世界情怀)
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指导新冠肺炎病房建设时,与当地一线医务人员合影。 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截至2021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图为满载防疫物资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在义乌西站启程,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2020年6月5日摄)。 吕 斌摄(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对中国而言,2021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将开启新的征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当今中国,正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和“十四五”开局,并向着新中国成立百年的目标奋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受到全世界瞩目。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展现出人民情怀、民族情怀和世界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愈加自信,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的世界情怀”系列报道。
平视世界
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中国刚成立,关键词是和平共处。当时,有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措施。站稳脚跟、拓展对外关系是新中国的头等大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标志性的创新和贡献。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关键词是和平发展。中国对时代进行新评估,认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决定进行改革开放,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关键词是合作共赢。核心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涵都是合作共赢。”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对本报说。
世界已经不同了。“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点明了今日中国的对外心态:平视世界。
“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实现自我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今,中国可以平视世界,正是这种努力的成果。强大起来的中国不仅做好自己,还关注世界。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紧密融合,推动实现合作共赢的世界。”阮宗泽说。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被明确定位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以优良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在国际上充分显示‘大就有大的样子’,有大国担当,负大国责任,发挥引领作用,不断为解决国际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须隆对本报说,“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以推动‘两个构建’为明确任务和目标,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并倡导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与‘两个构建’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标识;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视公平正义,强调要公道,不要霸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不惹事,也绝不怕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绝不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简言之,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鲜明的开拓创新特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提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全方位引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义桅对本报说,“概括起来,习近平外交思想有三个指向:第一就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战略机遇期,谋良好国际环境;第二就是通过‘一带一路’引领国际合作的大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第三就是要给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提供方向指引,回答‘时代之问’,是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人类进步。”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从实现自身利益与人类整体、长远利益结合到关注人类命运未来,从强调‘互利共赢’,到倡导‘命运与共’,从表达中国——和平崛起,到表达世界——和谐世界,再到表达人类未来。”王义桅说。
立己达人
中国智慧绽放光彩
2020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可圈可点,凝聚着中国智慧的创新理念绽放光彩。
“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特殊挑战,中国主张从各种乱象中看清实质,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推动构建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地球家园。”陈须隆说。
“抗击疫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案例。”王义桅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体现在公共卫生、海洋、网络等领域——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
“对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而言,这次疫情无异于一次检验。结果是,越来越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理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次疫情是一次全球性挑战,再次证明了‘自我优先’‘单边主义’等做法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必须同舟共济、携手合作。”阮宗泽说,“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于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着眼于后疫情时代,中国还提出建设美丽世界、‘绿色复苏’的重要理念,强化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相信,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人和自然同样是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等传统中国智慧,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和发展,是其内涵在延展。”
中国传统智慧熠熠生辉。“传统和合文化成就‘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自古有天下担当与人文情怀,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新时代的中国,要达天下——建设‘一带一路’,成久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义桅说,“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如果自己要成功,我也要让别人成功;我自己要富裕,也要别人跟着我一块儿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近代对立、零和思维,是在立己达人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表达,即各国皆有特色、各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陈须隆也认为:“疫情面前,中国把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时代需求与中国的和合共生理念相结合,把命运与共、呵护地球家园的时代潮流与中国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理念相结合,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诉求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相结合,把合作共赢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立场相结合,彰显了中国特色。”
坚定前行
融通中国梦世界梦
“目前,国际社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霸凌霸道霸权。美国及少数西方国家依然高高在上。过去,他们确实从工业化过程中获得很多好处。但是,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获得巨大发展,而且正在朝着更加强劲的方向推进。尤其是中国,已经发展到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但是,西方还停留在过去,总想对别人指手画脚,想用自己的价值观统领世界。这是霸权主义的体现。二是零和思维挥之不去。中国强调合作共赢,美西方强调你输我赢,还仗着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所谓‘规则’来规范整个世界。合作共赢与零和思维之间的较量还会长期进行下去。”阮宗泽说,“中国提出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认同和点赞。而且,疫情像大考,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唯一通向和平发展繁荣之路。但是,国际上仍然有杂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漫长复杂曲折的过程。”
“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主导的世界,美西方霸权主义、民粹主义给世界增加了不确定性。”王义桅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新冷战、脱钩、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追求,必要时还得通过伟大斗争,不断发掘和弘扬。”
陈须隆认为:“当前世界依然充满挑战。其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国要反对‘疫苗民族主义’,还要抗击‘污名化’、种族歧视等‘政治病毒’。其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中国外交要着眼长远,保持战略自信与战略定力,强化风险意识,为自身发展和更高水平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其三,中国安全、主权、发展利益面临新挑战。中国要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化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四,全球治理挑战。中国要通过协商多边主义,寻求全球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同时要体现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鲜活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中国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意愿,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融通中外、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立己达人,推动各国共同振兴、文明共同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王义桅说,“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感慨,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安全观——你安全我才安全、 你安全所以我安全;新发展观——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新合作观——平等合作、开放合作、包容合作;新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新生态观——美丽、清洁、绿色,这代表了人类未来。”
“中国外交有三个层次:为人民谋幸福,比如消除国内绝对贫困;为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更好的自己;为世界谋大同,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中国正朝着中国特色现代化方向迈进,给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启示和信心。这三个层次相互促进、相互强化。在国内,我们强调共同富裕;在国际上,我们推己及人,主张所有国家都享有发展的空间和能力。我们主张,大家有机会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阮宗泽说。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中国外交也将开启新征程。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未来必将可期。一个重情义、有定力、讲原则、敢担当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传递更多温暖与希望,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记者 张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29日 第 06 版)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