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为何要反复“抠”黄河排污口底数?六问黄河大排查

编辑/2020-11-21/ 分类:宇明明星/阅读:
黄河的“伤口”,正在慢慢显现。 今年5月起,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涉及湟水河、甘肃干流段和汾河流域。 截至目前,排查已完成无人机航测解译(一级排查)、人员徒步排查(二级排查)。按照计划,本周正开展专家质控排查(三级排查), ...

黄河的“伤口”,正在慢慢显现。

今年5月起,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涉及湟水河、甘肃干流段和汾河流域。

截至目前,排查已完成无人机航测解译(一级排查)、人员徒步排查(二级排查)。按照计划,本周正开展专家质控排查(三级排查),即黄河排污的疑难杂症,专家组正逐个击破。

8月26日,西宁11排查组组长窦全瑞在南川河(湟水河支流)中摸排一根水管。受访者供图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涉及3省12市(州),3096公里岸线,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排查,并分4批次组织上百人实地核查,另外还组织10多名专家成立工作专班,长期研究分析黄河入河排污情况。

除了三级排查,还有六轮质控,即排查中先后开展六轮次全方位、多节点的质控审查,确保排查结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为摸清黄河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动用360架次无人机遥感排查效果如何?上百人次参与的三级排查、六轮质控具体怎么开展?反复摸排和审查意义有多大?

今日,新京报记者采访生态环境部华南所应急中心工程师胡立才、卫星中心研究员杨海军,专家们表示,本次排查是紧紧围绕黄河流域水环境改善而开展的一次生态环境体检,也是一次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调查,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

一问:目前一级和二级排查已结束,留给专家组攻坚的难点问题主要有哪些?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在汾河、湟水河和黄河干流甘肃段开展黄河排污口排查试点,涉及青海省西宁市、海北州、海东市,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州、白银市,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等3省12市(州)3096公里岸线。此举将全面摸清试点地区入河排污口底数,为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做了一次深入体检。

在一、二级排查中,将无人机遥感影像解译出的疑似排污口、可疑区域以及历史排污口予以现场核实。但仍有一些问题是当时没能解决的,包括:人员现场排查正值夏季,洪水将部分排口淹没,而茂密的植被也遮挡了一些排口,这部分口子需要留到秋冬季“查漏”;一些位于峡谷、陡坡、垂堤、箱涵等岸线的口子,普通排查人员难以抵近排查,这些口子需要专家组携带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技术”排查;一些入河沟渠穿过了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老工业区,现场岸线、管网情况复杂,水下排口不易发现,需要结合历年资料、管网图纸、当地同志的经验开展“攻坚”排查;在二级排查中还有部分排口登记信息有偏差、疏漏,需要现场“纠错”补登信息。

8月26日,来自甘肃省武威市生态环境局天祝分局的赵生文(左一)与同事一起爬上了湟水河上的文苑桥,查看桥下和岸边排污口。受访者供图

二问:为了摸清排污口,建立“三级排查、六轮质控”体系反复抠数据有何意义?

从流域水环境系统整体性分析,河流水质问题表现在河里,但根子在岸上,而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岸上,一头连着河里,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关键“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从当前黄河流域情况看,排污口问题突出的地方,往往就是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存在风险隐患的地方,也是一些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的地方。

通过排查,要摸清排污口底数,切实掌握入河污染物排放状况及特点,真正知晓污染排放问题在哪里?了解到底谁在排污?排的是什么?排了多少?排到哪里?从而开展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真正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排查是整个黄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的第一步,也是打基础的一步,更是环境治理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树立质量优先、进度服从质量、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确保“有口皆查”,不放过突出排污问题。为此,这次排查设置了质量控制的若干个环节,形成了质控工作模式和制度,从多个方面对排查质量进行核查。

在现场排查中,采取“全面无死角”的组织方式,部协调调度组直接指挥,1批成立1个部后台质控组、1个城市组、1个驻点技术组、1个督导组、1个在线质控组,全天候技术答疑群,进场前发布排口认定7原则,针对后台审核发现的典型问题,陆续推送排口“错判”“漏判”案例,累计50多例。

8月26日,海北州1组成员张森霖、马迎群“手拉手”到达排污口的最后一寸路。受访者供图

三问:这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无人机航空遥感,如何开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无人机航空遥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机动灵活等优点,但在黄河流域进行大范围遥感仍存在突出困难,如无人机遥感及影像解译技术有待规范和提升,由于排查范围广、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对无人机性能和质控要求很高;加之对一些桥下、树下被遮挡的排污口,需要科学设定飞行高度、航拍倾斜角等技术指标;对一些水下排污口,还需要加载红外传感器。另外,由于数据量大,及时识别解译航测影像难度大,从人工解译到机器解译有诸多实际难题,需要一个个攻克。

这次排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适用黄河流域的遥感解译路线方法,做到无人机正射影像范围全覆盖、影像精度全达标、影像技术参数全统一。在具体实践中,以大型直翼无人机为主进行岸线巡查,以小型螺旋翼无人机为辅精准定点,先后组织专家对遥感技术方案审核39批次,部分城市无人机正射影像审核4次才得以通过,确保所有城市无人机正射影像实际精度达到了0.1米以下,相当于巴掌大的口子都能看得见,最终实现“应查范围”航测无死角,各地无人机影像能无缝拼接,标准化入库形成无人机影像地图。

这次对黄河试点区域的12个城市沿河岸线进行无人机航空遥感,实现了试点地区3096公里岸线无人机遥感全覆盖,覆盖面积5500平方公里,影像分辨率达0.1米,形成了30万张遥感影像,快速高效识别出入河排污口疑似点位,初步掌握试点地区入河排污状况及分布,这是试点地区首次生态环境全覆盖、高精度的无人机遥感调查,也是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实践应用。

8月25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所应急中心工程师胡立才(左一)和同事在湟水河边取水快速检测。摄影/新京报记者 邓琦

四问:三级排查、六轮质控后,排污口数据跟以往相比,预计有多大出入?公众应如何理解数据上的出入?

本次排查掌握的排污口数据与地方早先掌握数据存在一定变化,一些地区数量差异较大,主要在于本次排查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从河里看岸上的视角,把向河流排污的口子都进行排查,全面摸清了底数。采取全口径方式调查,既覆盖了水利、环保等部门历史上纳入管理的排污口(工业企业排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口等),也包括农业农村排口、雨洪混合排口、沟渠河港污水混排口、港口码头排口、其他排口等。简单来说,只要向黄河排污的口子都纳入了排查。

这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否定以往,而是按照中央关于黄河大保护的部署,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现场看,一些流域入河排口量大面广、排污情况复杂,对水环境安全造成一定风险。这些排口将是下一步生态环境管理的重点,分类、分级纳入现有监管体系,同时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完善监管、执法的政策、法律、规范。

8月25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所应急中心工程师胡立才用探地雷达在湟水河边摸排地下管道。摄影/新京记者 邓琦

五问:此次黄河大排查有哪些经验值得后期推广?

此次三级排查同步安排了岸上查污染源和水里测水质,就是想打通水里和岸上,形成系统数据、把脉问诊,摸清底数并了解环境问题症结。从排查看,排污口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质反映了岸上治污的短板弱项,尽管各地生态环境治理近年来有了大幅提升,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污水收集处置不到位、管网不完善、混接混排等情况,这些突出问题通过入河排污口集中反映到河流,会出现水质超标或造成环境风险。

例如,一些工业园环境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做到达标排放,通过小小排污口就能看出来;一些大中农灌区是否还存在大水漫灌,通过退水情况也可以发现;城镇污水收集处置效果,通过入河排污口水质也能反映。

这次,来自各单位专家、一线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感到,将来,无人机遥感监管将会成为“十四五”乃至未来生态环境监管的主力军,而且把无人机遥感数据和其他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系统融合,是做好基础调查和环境监管的有效方式,也是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方向。如排查时,要把流域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源在线数据、排污许可证数据库等有效融合,把城镇人口分布、工业园区分布等了解掌握清楚,排污口分布的重点、敏感区就搞清楚了,结果就会八九不离十,突出排污问题也就会显现出来。

另外,对黄河、长江这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要会同地方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进现场看实情、查实效,一沉到底,并用好大数据来验证,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式。

六问:此次专家攻坚结束后,下一步黄河排查还有哪些安排?

总的来说,排污口一共有四项任务——“排查、监测、溯源、整治”。2021年底前完成试点地区排查后,将建立统一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台账,转交地方开展后续工作,要立足实际解决排污问题,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方法,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底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知道一点

三级排查、六轮质控具体如何开展?

“三级排查”包括:一级排查是对排查岸线进行无人机航测及影像解译,实现排查范围全部岸线的高精度、全覆盖无人机航测解译,运用技术手段,高效识别疑似排污口信息;二级排查为人工徒步现场排查,采用拉网式现场排查,组织人员徒步走遍每一段岸线,既查明排污口位置,又及时了解排污状况;三级排查为专家小组攻坚排查,运用无人机、无人船、声呐、探地雷达、管道机器人等设备,完成质控式核查,查缺补漏、技术攻坚,并据此建立整个流域入河排污口数字化地图。

“六轮质控”中,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布在无人机遥感前后,确保无死角、全覆盖,航测精度等技术指标符合统一要求。对航测影像进行统一审核并解译,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识别疑似排污口点位。第三轮和第四轮质控分布在人工徒步排查前后,第三轮重点是现场纠错和查漏,校核排查质量,第四轮查找疏漏环节和疏漏异常点。第五轮质控是在专家质控核查中,针对之前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异常点位,包括水下、桥小、林下等可疑点位,专家小组携带无人机、声呐、红外、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完成查缺补漏和质控式核查。第六轮质控是在完成现场工作后,全面校核质控,运用大数据验证、与地方座谈、专家论证审议等方式,完成最终校核,形成入河排污口“一张图”“一本账”。

新京报记者 邓琦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宇明新闻科技客户端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宇明新闻科技客户端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