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留学生的春招突围路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随着春招季“金三银四”的来临,招聘者和求职者纷纷开始绸缪行动。但相比起大多数的国内高校应届生来说,在疫情之下,学业和就业如何两全是对众多归国留学生的一大考验。
“从去年开始我和我的同学都在努力修学校的课程学分,想办法尽量早点回国。”就读于渥太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翰(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原本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就在准备实习,但是受到当时疫情的影响,很多欧美公司在裁员或者停止办公,大部分公司也都停止了对实习生的招聘。”
由此,李翰不得不对自己的留学生涯进行了重新规划,并于去年12月结束了最后一门课程。被打乱求学计划和求职的节奏,是很多留学生在去年和今年面临的生活变化之一,而像李翰这样早做打算、提前回国的留学生也不在少数。
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和国内疫情防控的向好,激发了众多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动力。据BOSS直聘于近日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寻找工作机会的海归人才规模同比增长了103%。此外,和2019年同期相比,回国求职的人群还呈现出一定的高知趋势。拥有海外高校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才规模较2019年同期出现增长,其中,硕士增长了1.6倍,博士增长了1.2倍。
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开始将目光瞄向国内的就业市场,在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看来,国内经济的持续强劲复苏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了留学生的回国需求。
归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但是求职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阻碍。李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比国内的应届毕业生,留学生们缺乏大型校园招聘会这样的求职通道。
在没有招聘会之外,李翰的求职还遇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状况,有公司取消了招聘计划,也有公司提高了招聘门槛。“往年和我竞争的可能就是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但今年名校生的比例太大了,很多牛津、哈佛毕业的学生都在和我们竞争一样的岗位。”
李翰坦言,尽管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逼着他发掘出了更多渠道。海投,是不少留学生在平台求职采取的主要策略。“我初期的岗位筛选很简单,就是打开招聘平台,把所有差不多的公司和岗位都投一遍。”陆续投出几十份简历后,他进入了七八家公司的面试环节,最后也顺利拿到了深圳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的职位。
“相比于国内的应届生,留学生们在求职主动性上往往更加主动”,常濛指出,“这主要表现在留学生的求职意向更加明确、与招聘者沟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更强这几个方面。”
和李翰的成功入职不同,另一位留学生齐森(化名)的求职路似乎更坎坷一点儿,目前他仍旧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专业度不匹配、缺乏实习经历成为他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我研究生的专业是系统科学,这是一门横跨计算机、经济学和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但这个专业不属于纯技术专业,而且国内也没有与之对应的专业。”在经过一番考量后,齐森把求职目标放在了金融领域,但经历多次面试后都铩羽而归。
在经历过失败后,齐森正在重新润色简历,他的下一步计划是调整求职方向,目标从纯金融岗位转向更为综合化的岗位。“既然我的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那么可能在更综合的岗位上,我的竞争优势更大一点儿。”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在体验过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学习体系后,他们对求职岗位的选择往往出于爱好、发展、专业匹配度等多维度的考量,部分岗位和领域也成为了留学生们扎堆竞争的热门。北京商报记者从《报告》中发现,金融、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类是当下海归最集中选择就业的三大类岗位。
此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复苏,更多海归人才进入了实体经济行业。从具体数据来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选择制造业(135%)、供应链/物流业(132%)、医疗行业(112%)的海归比例显著增长。常濛表示,“留学生们在语言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学习的敏锐度等方面表现较好,这是他们的竞争优势”。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